根据鱼类觅食时间垂钓出外垂钓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,但是相同的情况是一般早上钓鱼和晚上钓鱼效果都会比较好,这是因为鱼类的觅食习惯所决定的,民间也出现过下面几种观点.
  1.“早晚垂钓鱼满篓,中午垂钓剃光头”、“中午垂钓,不如睡觉”、“神仙不钓午时鱼”、“姜太公中午钓鱼也会空”,这说明只有早晚才钓得鱼多,中午钓不到鱼。
  2.“雨前垂钓两手空,雨后垂钓竿弯弓”、“雨前垂钓白费力,雨后垂钓满护鱼”,这说明下雨之前这段时间钓不得鱼,下雨之后才钓得鱼多。
  3.“太阳热得似火烧,钓鱼不如睡大觉”、“炎热钓鱼两手空,阴凉钓鱼回回丰”。这说明太炎热的时间段里钓不到鱼。
  4.“起大风,钓鱼空”、“风刚停,钓鱼灵”,说明起大风时钓不得鱼,而大风过后肯定钓得鱼多。
  果真如此吗?   客观而言,以上四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,但也都存在着显著的片面性。因为这四条钓谚都只是总结了钓鱼的部分经验,而不是绝对的经验。实际上,绝对经验是没有的,任何再好的经验都是相对的,也不是固定不变的。因此,笔者认为经验不能死搬硬套,只有灵活应用才有好的效果。实践证明,鱼吃钩并没有统一的时间,它需要我们用眼睛和头脑去把握。
  多数鱼类爱在上午和下午吃钩,但有的鱼与众不同,偏偏在中午特别爱吃钩--如刀鱼(即大剌鳅)和鲮鱼(我们本地的白鲮),中午钓得最多,且太阳越辣越好。
  某年的一天,笔者第一次去水库钓鱼,见别人都用鲩鱼草浮钓草鱼,我不会钓草鱼,就用蚯蚓钓肉食性鱼类。到上午10点钟刚钓得一条小鲶鱼,就想收竿回家。老师傅覃其秀等人劝告我不用回去,到中午肯定钓得刀鱼,并告诉我几个好钓点。
  我照他们说的做了。那天中午太阳特别辣,刀鱼吃钩却特别积极。到下午3点收竿,总共钓得17条鱼,除一条鲶鱼和一条鲫鱼外,其他都是刀鱼。我又去江那村清水河用黄玉米粉钓鱼。两人共钓得15条鱼,其中4条鲤鱼在上午和下午钓得,11条本地鲮鱼都在中午钓得。
  水情变化,鱼吃钩的时间也有变化。去年夏天,平常水位稳定,每天天刚亮和傍晚这段时间,人们在澄江清光坝上游一公里以内,都钓得很多鲤鱼和鲫鱼。
  有一天,清光坝突然塌方,造成坝以上水位降低一米多。此后十多天时间内,因为鱼担惊受怕,早晚再也钓不得鱼了,只有到深更半夜鱼才肯吃钩,但钓得已经不多。明亮乡塘队村前有条小河,平常水位稳定,每天上、下午人们在那里钓得不少鲤鱼、鲫鱼和罗非鱼。但一下大雨河水长高,特别是水变浓以后,任何时间鱼都不肯吃钩了。到洪水过后,水位下降到原来的位置,水颜色也和原来 一样比较清以后,每天上下午又钓得鱼了。
  天气变化必然带来气温和水温的变化,气温水温一变化,水中溶氧量也有变化。因此,鱼也改变了它们原来吃钩的时间。
  如果天气太过闷热,水中严重缺氧,鱼不但中午不肯吃钩,连上午,甚至整天、几天都不吃钩。一旦忽然下了一场雨(不管是什么时候下),十分闷热的天气变得特别清鲜凉爽时,受到风吹雨打的钓场,水位上下交流,使水里氧气马上增多,原来闷得呼吸困难的鱼,马上精神焕发,食欲大振。这时候不管是在什么时间,它们都特别爱吃钩。反过来,平时天气正常,气候宜人,鱼当然按照原来习惯的时间吃钩,但如果突然变冷或变热,而且温差很大,鱼当然也要改变自己的“吃饭”时间。
  随着季节的转换,气温、水温也变化,鱼为了适应新季节带来的气温、水温的变化,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活动觅食时间。
  每年仲春到仲秋,一般鱼都喜欢在上午和下午吃钩,但到了冬天和初春,因为上午和下午天气比中午寒冷,水温较低,多数鱼都不肯吃钩,而到中午有太阳照水温较高以后才肯吃钩。如果你还按照“神仙不钓午时鱼”的说法,天天上午和下午出钓,还钓得鱼多吗?
  有的地方经常有人打鱼、电鱼、炸鱼。鱼被打、电、炸的时候肯定不吃钩,只有过后相当久的时间才出来找吃。   环境不同,鱼吃钩的时间也不同。我的故乡村头有一个大野潭,中间有好多个石洞通地下河。因地形太复杂没有人承包养鱼。里面虽然有野生鱼多,但近几年来白天都钓不得,只有到晚上才钓得一些。
  为什么呢?因为潭边有个采石场,白天整天都有人在那里开炮打石头,运石头的汽车来来往往,轰鸣之声不绝于耳,开炮时还经常有石头落到水里,鱼根本就没有安宁时间,白天当然是不敢吃钩了。有的地方经常有人打鱼、电鱼、炸鱼。鱼被打、电、炸的时候肯定不吃钩,只有过后相当久的时间才出来找吃,而打、电、炸鱼没有固定时间,鱼吃钩的时间当然是没有固定了。
  塘里有不少鲤鱼、草鱼、黑鱼、塘角鱼和花鱼等,只是此塘的鱼习惯上午不吃钩,每天都到中午以后才吃。   我们县南部4个乡镇的壮族农民一天早、中、晚各吃一餐,同样是壮族,北部4个乡镇的农民每天只吃午餐和晚餐,早上就是有山珍海味他们也不吃。为什么呢?习惯了。鱼也和人一样,因各地习惯不同,“吃饭”的时间也不同。我们县城东部4公里处有个大野塘,里面长满了水葫芦,密不透风。不少人上午去那里垂钓都没有鱼咬钩,就以为塘里没有鱼,就马上收竿,再也不去钓了。其实塘里有不少鲤鱼、草鱼、黑鱼、塘角鱼和花鱼等,只是此塘的鱼习惯上午不吃钩,每天都到中午以后才吃。2001年以来,我经过多次实践,掌握了它们这种与众不同的吃钩时间以后,经常每天都到中午才去垂钓,每次都钓得好几斤鱼,最多一次得18千克。
  按照常规,中午应该是鲢鳙吃钩最积极的时间,但那天中午刚好起大风,平常在上水层吃钩的鲢鳙,因受惊和怕冷都跑到下水层去了。
  水层不同鱼吃钩的时间也不同。2002年11月17日,我和很多钓友到东敢水库用素饵浮钓鲢鳙。上午钓不得鱼。到中午突然起了四五级西北风,鱼都不肯吃钩了。不带雨具的钓友都收竿打道回府。我和粮食局的莫师傅有雨衣就继续战斗。我们把钓位移到一个背风的大水湾 里,并将浮钓改为底钓。起初也没有鱼吃钩。钓到下午两点40分才开始上鱼,5点钟收竿,我们每人都钓得五六条鲢鳙,每条都六到九斤重,总重四十多斤———创造了我们钓鱼史上斤数最多的新纪录。
  笔者总结了这次钓得鱼多的原因:按照常规,中午应该是鲢鳙吃钩最积极的时间,但那天中午刚好起大风,平常在上水层吃钩的鲢鳙,因受惊和怕冷都跑到下水层去了。刚到下水层的鲢鳙心里还受惊害怕而不敢吃钩,到下午虽然风还不停,但鱼的心情已经开始平静下来了,所以从下午两点40分才开始吃钩。   去年秋天,有一次我和县农行蒙秋平师傅,去北敢庄前一条小河里用小虾底钓罗非鱼。这条河的罗非鱼平常天一亮就开始吃钩,但那天我们从上午七点钓到九点半都不得鱼。从九点半开始,我们将底钓改为浮钓,不久就钓得鱼了,而且都是半斤到一斤重的罗非鱼。原来因为天气太闷热,罗非鱼已从底层搬迁到中上水层来生活了,而我们早上还和往常一样在下水层底钓,当然不上鱼。
  什么时候喂鱼,各个主人掌握的时间不相同,因此网箱旁边野生鱼吃钩的时间也不相同。在大水面里,一般中午是很少钓得草鱼的,但在木棉水库只有在中午才钓得草鱼多。
  云阵村前有一条河,每天放牛的时候,牛群都集体涉水过河到村对面的山上吃草。牛过河时都爱在河里拉屎———牛粪便随水下流,为爱吃牛粪的鲤鱼提供的了丰富的食物。每到农忙季节,农民上午用牛犁田耙地,到中午才放牛过河去吃草,所以人们经常在中午这段时间在下游钓得鲤鱼。农忙过后,农民不用牛犁耙田地了,每天上午八点半就放牛过河,因此,农闲季节人们在上午八点半钟开始在河的下游钓得鲤鱼,到中午反而钓不得了。
  在江河湖库里有不少网箱养鱼场。一般主人每天都按固定时间喂网箱里的鱼。野生鱼发现了这个规律,每天 都在主人喂鱼的时候,按时到网箱底下及其周边寻找从网箱里漏出去的饲料吃。因此,在网箱周边钓鱼,一般都在主人喂鱼的时候下钩才钓得多。
  什么时候喂鱼,各个主人掌握的时间不相同,因此网箱旁边野生鱼吃钩的时间也不相同。在大水面里,一 般中午是很少钓得草鱼的,但在木棉水库只有在中午才钓得草鱼多。因为该水库上游连着大龙洞水库干渠,渠道里长有很多水草。当地农民每天中午都来那里打捞水草回去喂猪喂鱼。那些已经被拉断而剩余的水草随水漂流到水库里供给草鱼吃,鱼吃惯了,每天中午都按时到进水口处等吃水草,所以每天中午人们在进水口处用水草钓得不少草鱼,而在别的时间却钓不到。

« 由 仙外仙 最后编辑于 2011-07-17 14:28:08 。 »